首頁 培訓動態 專業動態 企業大學,路在何方?
企業大學,路在何方?
2011年,我進入了剛剛成立的國藥大學(中國醫藥集團企業大學),面對300多家子公司,我們的定位是“內部的培訓機構”,我們選擇了內部創業的方式,持續提升團隊能力,打造核心競爭力。我們向子公司提供培訓服務是收費的,但費用很低,課酬是工作日1000元/天,周末2000元/天(這些費用全部給到內訓師,國藥大學不盈利)。在沒有成立國藥大學之前,這些子公司也是對外采購培訓服務的,但是量很少。但成立國藥大學之后,我們用價低高質的課程有效激活了子公司的學習熱情,提升了管理者對于員工培養的重視程度。

為什么說是價低高質?這主要得益于我們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內訓師,他們來自于業務部門甚至是業務一線,積累了大量的實戰經驗,國藥大學的核心任務就是幫助他們將經驗萃取出來,設計成符合成人學習特點的精品課程,推動內部傳播與落地。

當時也有不少外部機構找到我們,看重我們的體量,認為這些專業工作完全可以外包給他們,我們何苦自己操刀,甚至公司有些管理者也提出了類似看法,建議可以外包給外部專業機構。

當時團隊的思考邏輯是一定要提升團隊的專業能力,作為“大學”,核心是要有好課程和好老師,這背后是扎實的研發能力;而作為企業大學,關鍵是有滿足企業發展需要的課程及人才培養體系。

即使借助于外部機構,也是在合作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,如果一切都是外包,那就變成了一個“買手”,是知識的搬運工,對組織的價值貢獻有限。

科斯定律提出了交易成本的概念,如果對外采購的交易成本低于內部開發(生產)的成本,那顯然應該外包,這也是為什么當前人力資源外包服務蓬勃發展的原因。

企業大學提升專業能力的初衷就是在生產自己的“學習產品”時,要比外采的成本要低,質量要好。因此,基于規模經濟的理論,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都有成立企業大學的必要,因為其研發(引進)的課程和人才培養方案隨著復用次數的增加,邊際費用會下降,而隨著其產品的不斷迭代,效果反而會越來越好。

而為什么近幾年企業大學受到越來越多的詬病和非議,其根本在于兩點:

1、企業內甲方(高管和業務部門)對于培訓的期望很高,讓企業大學承受了太多的重擔。


尤其是很多民營企業在成立企業大學時轟轟烈烈,老板投入巨資和精力,期待企業大學承擔起引領變革、培養精英人才、解決眾多管理難題的使命。但顯然這是初創期企業大學難以承擔之重。等過了一兩年的蜜月期,企業大學開始構建起基礎時,可能老板和業務部門的耐心與熱情已經被消磨殆盡,形成了剪刀差。

尤其是企業大學的培訓內容在鏈條上如果離戰略和業務太遠,參與者和管理者就很容易失去耐心,認為不夠解渴。決策者在預算分配上顯然更傾向于能夠離業績結果更近的事項,如果在預算上對培訓的投入不足,逐步導致企業大學名存實無的境況。

2、企業大學團隊在支撐戰略和業務、推進培訓落地上尚有很多提升空間。


在知識獲取變得越來越容易的新環境下,僅僅停留在“知識采購和傳播”的傳統模式顯然已經不能滿足內部客戶的需求。

“俯下身子、沾上泥土、接近戰場、提升戰力”成為對培訓管理者的更高要求。思維上、目標上要向上對齊,而方法上、執行上又要向下落地。搞培訓確實越來越難了。當然如果自己能力達到了這樣的高要求,如果在組織內部得不到相應的回報和認可,培訓人就會變成活躍分子,有合適的機會就可能跳出去,所以很多企業大學的團隊也并不穩定。

最近有三個話題成為熱點,一個是業務賦能;第二個是企業大學歸入人力資源部或者人才發展部被整體裁撤;三是甲方乙方化。

這是對企業大學定位的進一步調整。正如2021年《關于規范“大學”“學院”名稱登記使用的意見》出臺后,很多企業大學被迫更名,其實企業大學叫什么不重要,關鍵是做什么。至少有4件事是企業大學可以推進的。

1、知識管理

這包括引進外部知識(課程),盤活內部經驗,促進知識在組織內的充分流動,讓員工及時方便地獲取知識。這就要求企業大學構建并運營知識管理平臺,激發員工分享和學習經驗的意愿,并保持開放系統,引進外部優秀經驗。

2、課程開發與內部師資培養

企業大學要開發自己的課程,培養組織內部的“大師”。“讓優秀成就優秀”一直是華為人才培養堅持的理念。企業大學有必要將組織內優秀人才的寶貴經驗挖掘出來,打造成精品課程,構建培養員工的知識庫。

3、基于關鍵人才的學習項目設計與運營

圍繞組織戰略發展需要,盤點人才發展需求,聚焦關鍵人才設計出相應的項目并實施落地。這也是目前企業大學的核心職責,但挑戰是是否能夠找準需求,讓需求部門感知到價值和效果,贏得信任。

4、學習文化的打造

很多企業關注企業文化建設,但會忽視學習文化的打造。學習文化的主旨是營造一個充滿活力的,具有驅動力的,熱愛學習和進步的組織氛圍。企業大學不僅要關注員工能力的提升,關注學什么和怎么學,還要激發員工的學習意愿,即關注愿意學的問題。

企業大學的優勢是站到組織整體角度,發現組織問題,調用組織資源,激活組織效能。但其劣勢是離業務有一定距離。因此關于業務賦能,其前提條件是培訓管理者要理解業務、跟上業務節奏、能從學習視角給予業務支持,對于多元化的企業來說,讓企業大學可以成為每個領域的業務專家實屬困難。

因此建議多元化的企業每個事業部仍要構建自己的培訓團隊,而企業大學(人才發展部)負責整體架構體系建設,推進干部和關鍵人才的培養,建立知識和技術平臺,能夠給到各事業部培訓團隊技術和專業支持。而如果企業業務相對單一,企業大學就可以深入業務,擔當起業務賦能的角色。

另外,建議呈一定規模的銷售團隊要建立“訓戰部”,基于銷售的架構體系,圍繞著產品和市場需求及時盤點員工的能力需求,萃取銷售經驗,打造導師團隊,持續訓練員工能力。

總結以上,企業大學要有所為有所不為,站到組織整體角度激活組織的學習資源,關注重點人才的培養;而對于業務賦能工作,則要結合組織實際,業務相對單一的組織可以更加深入到業務,而對于多元化的組織,則需要在業務部門構建培訓力量。

作者 | 張立志
來源 | 組織學習力(learning-evolution)

閱讀原文>>
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东京热 |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| 久久天天日天天操综合伊人av| 日本福利片国产午夜久久|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久久久| 怡红院日本一道日本久久 | 91精品婷婷国产综合久久|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|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久|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精品| 区亚洲欧美一级久久精品亚洲精品成人网久久久久 | 亚洲AⅤ优女AV综合久久久|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| 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少妇 |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视看动漫 |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| 久久www免费人成精品香蕉| 久久香综合精品久久伊人|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久久|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狼 |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久久老子无码午夜伦不| 九九热久久免费视频|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| 手机看片久久高清国产日韩 |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大胸| 99久久人人爽亚洲精品美女| 久久精品天天中文字幕人妻| 一个色综合久久|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|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99| 国产日韩久久久精品影院首页|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高请 | 亚洲а∨天堂久久精品9966|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| 国产精品丝袜久久久久久不卡| 久久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|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| 99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|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蜜臀色欲| 伊人久久久AV老熟妇色| 午夜天堂av天堂久久久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