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底了,很多人或機構都推出了所謂年度書單。一些讀者或粉絲也希望我分享一下書單。
對于這些林林總總的推薦書單,我們應該怎么看呢?
關于讀書,我的觀點一直非常明確:因為每個人的知識基礎(現狀,A點)不同、能力需求及發展目標(未來,B點)不同,適宜的學習策略有差異,因而要讀的書也是因人而異的。
因此,最新、最熱門的書,你未必要讀;我或其他任何人讀的書、喜歡的書,未必適合你;某些專家或機構推薦的書,你也不一定看。
但是,當今時代,書籍浩如煙海,質量上也是參差不齊。雖然說“開卷有益”,但如果讀了一本質量低劣的書,不僅沒有多大營養價值,而且也浪費了自己寶貴的時間。
如果你拿不定主意要讀哪些書,或者當你初步圈定了一本你認為適合自己需求的圖書時,想參考一下其他人的意見,這時候,看看一些嚴謹、靠譜的人或機構的推薦,就有一定的參考價值。
那么,怎么判斷這些機構的推薦是否靠譜呢?
我認為可以參考如下三項標準:
第一,這些個人或機構的目的不是謀利;
第二,這些個人或機構在某個領域有一定的建樹;
第三,這些個人或機構真的看過這些書,給出的推薦或評價意見是中肯的。
基于上述三項標準,應讀者的要求,我給大家分享2021年我閱讀過、認為質量尚可或不錯的書單,主要集中于個人學習與組織學習兩個領域。我這樣做沒有任何功利目的,也不是讓你一定要讀我推薦的書,只是給大家選書時提供一些參考。
一、個人學習與發展類
1. 《領導者的意識進化》

珍妮弗·加維·貝格著,陳穎堅譯,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,2017
這本書的作者是成人發展心理學專家、哈佛大學羅伯特·凱根教授的弟子,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與實踐經驗。
就像書中所說,成人的學習分為兩類:以專業內容為主的漸進式學習,以心智轉變為主的轉化式學習。關于后者,凱根認為,可以用一個人看待世界復雜性的能力來衡量成長。而如何衡量個人看待世界復雜性的能力,就需要對自己的思維進行思維,或者用更為學術化的術語來說,就是“主體客體化”,也就是說當我們可以把要了解的元素,從“隱藏在主體之中”轉移到“可以被觀察的客體”時,我們的世界觀就會變得比較復雜。這就被稱為成長。
在本書中,珍妮弗簡要介紹了凱根提出的成人心智發展的四層次模型(以我為尊、規范主導、自主導向、內觀自變)及其應用、實踐指南。
需要指出的是,本書閱讀起來并不輕松。
2.《變革為何這么難》
羅伯特﹒凱根(Robert Kegan)、麗莎﹒拉斯考﹒拉海(Lisa Laskow Lahey)著,韓波 譯,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,2010
這是十年前出版的一本書,作者是羅伯特·凱根。雖然我許多年前也讀過這本書,但因為今年讀了羅伯特·凱根的好幾本書,很感興趣,就把他的書都找來看了一遍,對其理論有了更加全面、立體的了解。
在本書中,凱根教授提出了“變革免疫系統”的框架,可以幫助我們來更為清晰、深刻地認識與應對變革所面臨的“結構性沖突”。也就是說,一方面,我們渴望實現一些變革,但是,另一方面,很多變革措施要么“三分鐘熱度”,要么“常立志”,總是無法堅持下去。要實現持續的變革,必須打破阻礙變革發生的底層結構。
3.《福格行為模型》
B.J.福格(BJ Fogg,PhD)著,徐毅 譯,天津科技出版社,2021
這是今年出版的一本新書。作者是斯坦福大學行為設計實驗室創始人,行為設計學創始人福格博士。
在本書中,作者提出了一個行為模型公式:B=MAP。簡言之,行為發生要同時具備三項要素:動機(Motivation)、能力(Ability)和提示(Prompt)。動機是做出行為的欲望,能力是去做某個行為的執行能力,而提示則是提醒你做出行為的信號。無論是養成一項習慣,還是改變、戒除一項舊習慣,都需要從這三個方面進行行為設計。
同時,作者還提出了“微習慣”(tiny habits)策略,也就是說,要實現某些改變,不要從動機入手(動機是不穩定的),而是在你有了動機的情況下,選擇一些微小的行為,從小處入手,不要選擇一些大或籠統的行為,設置好相應的提示,循序漸進。我認為這是一個可行的變革策略。如果你有興趣,可以試一試。
4.《巴拉巴西成功定律》
艾伯特 - 拉斯洛 ? 巴拉巴西著, 賈韜、周濤、陳思雨譯,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,2019
不同于市面上關于成功學的雞湯讀物,這本書是以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成功的嚴謹書籍。在本書中,作者艾伯特-拉斯洛?巴拉巴西基于大量實證研究,揭示了成功背后的五大科學定律:
(1)能力表現驅動成功,但當能力表現無法被衡量時,社會網絡驅動成功;
(2)能力表現是有界的,但成功是無界的;
(3)初始的成功 × 社會適應度 = 未來的成功;
(4)成功的團隊兼具多樣性與平衡性,而且往往更容易讓一個超級領導者脫穎而出;
(5)成功可以發生在任何時間和年齡, 只要你在一個好想法上堅持不懈。
5. 《如何達成目標》
海蒂·格蘭特·霍爾沃森(Heidi Grant Halvorson)著,王正林譯,機械工業出版社,2019
本書作者是社會心理學家海蒂·格蘭特·霍爾沃森,她一直專注于研究如何幫助人們達成目標。本書精選國際心理學領域幾十年來數百個相關研究,應該說理論功底扎實、結論嚴謹,但是,本書內容并不高深,而且語言通俗,讀起來并不感覺生澀,也有一定的實踐指導意義。
6.《原則》
瑞·達利歐 著,劉波 / 綦相 譯,中信出版社,2018
這是前兩年很火爆的一本書,作者是全球頂級投資家、對沖基金創始人。在達利歐看來,他個人和公司的成功源自他所奉行的一套原則,而這些原則就是他一生中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。
在我看來,達利歐是心智結構層級很高的一位企業家(按照凱根教授劃分的層次,應屬于最高一級“內觀自變”),他非常善于復盤、系統思考以及知識萃取,是自我超越的典范。他總結出來的一系列原則,對于個人修為的提升以及組織管理都有較高的參考價值。
7.《影響力》
羅伯特·西奧迪尼 著,陳敘 譯,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,2006
這是十幾年前出版的一本經典。由于今年我個人讀書的主題之一是個人轉變,所以,順道閱讀了這一經典之作。作者提出了發揮影響力的七個定律,無論是個人想發揮影響力,還是理解自己周邊的一系列社會現象,都有一定的啟發與借鑒意義,值得一看。
二、組織學習與發展類
8. 《深度轉變》
羅伯特·凱根(Robert Kegan) / 麗莎·拉斯考·萊希(Lisa Laskow Lahey) 著,吳瑞林 / 彭雨晨 譯,機械工業出版社,2021
本書的作者是羅伯特·凱根,主題是個人和組織的深層次變革。延續凱根提出的“變革免疫系統”框架,作者提出了要想實現深度的變革,需要建立七種“語言”,既涉及到個人內部語言,也涉及團隊或組織成員共有的社會語言。
9. 《人人文化:銳意發展型組織DDO》
羅伯特·凱根、麗莎·萊希 等著,薛陽等譯,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,2020
這也是凱根教授的作品。在本書中,他基于若干企業的創新實踐,提出了一個新的組織范式:銳意發展型組織(Deliberately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s,DDO)。它主張將對員工發展的支持融入組織日常工作和經營、管理之中,通過一系列機制和文化塑造,將組織的發展與組織成員的個人成長緊密結合起來,融為一體。
這一理念雖然簡單但非常激進,現實生活中很難實踐。但是,我相信,如果能夠借鑒這一理念,將產生巨大功效。這也將是未來組織的實踐趨勢之一。
10.《擁有智慧的企業》
野中郁次郎 / 竹內弘高 著,陳 勁 / 姜智勇 譯,人民郵電出版社,2021
本書作者是舉世聞名的知識管理專家、日本學者野中郁次郎和竹內弘高教授。20多年前,野中郁次郎與竹內弘高合作出版了《創造知識的企業》一書,提出了著名的知識轉換的SECI模型,是知識管理領域的奠基之作。
在本書中,作者基于20多年的實踐,把SECI模型升級為SECI螺旋模型,提出了成為智慧型領導者要做的六件事,并綜合了理論與實踐層面的需求,讓知識管理在企業中能夠實實在在地落地。
我一直主張,知識管理和組織學習是一個硬幣的兩面,也是企業大學必備的核心職能。如果你想了解知識管理,本書可作為參考。